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明日(5月21日)开幕。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复工复产加速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两会有了一些颇不寻常的看点与话题。
一方面,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车企积极投身抗疫;但在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营收走低,降薪裁员成为很多企业正在面对的现实困难。
如何面对消费升级、经济、政策和能源结构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即将开幕的“两会”上,身处其中的各位车企大佬们将凭借敏锐的判断和洞察力,以及车企自身的生存状况建言献策,或许我们也能从中摸出汽车行业今后的发展动向。
李书福:汽车税费改革
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消息称,董事长李书福将提交《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 并实现中央与地方共享》、《适度放开“禁限摩” 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三项建议。
李书福建议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由目前的生产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并建议中央与地方“五五共享”。这有利于减少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将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
同时,消费税后移,将部分税收留在地方,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可以有更多资金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据了解,汽车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一般体现在生产端,目的在于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
而根据现行的消费税政策,除超豪华小汽车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外,其他小汽车均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生产企业垫付消费税导致汽车生产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影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李书福看来,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汽车行业税收制度成为地方提振汽车消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障碍。地方在快速增加的汽车销量中没有获得收益,相反却承担着汽车保有量快速膨胀后的交通拥堵成本和道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根据测算,即使在单车售价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30年可实现车辆购置税收入近5000亿人民币。如果按照中央与地方50%:50%共享比例,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可增加2500亿人民币的税收。
显然,这将有力缓解各地方政府“三保”支出压力的同时,更能极大地调动地方政府为拉动汽车消费创造条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汽车消费的目的,使汽车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王凤英:中国汽车“走出去”需要更大力度支持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则带来了《关于加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汽车“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建议》。
议案中指出,中国汽车“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是中国迈向世界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并建议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
汽车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很多人便不由得将其与近些年中国车企一再强调的“品牌向上”联系到一起。的确,历经二十多年努力,目前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合资品牌,具备了品牌快速提升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包括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头部中国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朱华荣:倡导领导干部带头购买中国品牌汽车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则认为,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仍大,难以全面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亟待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
因此,他提出《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通过重量级媒体引导,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
景柱:取消对插混汽车的政策歧视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则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提案》。
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简称“插混汽车”)在很多地方遭到“冷遇”,甚至被拒于新能源汽车政策之外。